• new1
  • new2
  • n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数据统计汇总 2022

    2023-07-19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3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原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过程装备专业实验室整合而成,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262台,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2022年度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全校11个学院、40个专业、4000余名学生开设专业开展实习实践等教学工作。实验教学项目资源396 ,开设实验项目数213个。本年度对实验项目数进行了更新和替换,项目更新率达到15%左右,注重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题目的更新,年实验42万人时数。

    完成了《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专业绘图基础课程设计》、《现代工程师启蒙训练》、《工程训练》、《变速传动装置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实践》、《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近20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及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任务,充分满足了本校机械专业和基础实验教学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心开放实验室为本科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放性环境,吸引学生个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创造活动,使中心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学科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中心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并制定了相关的举措。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实验设备,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大学生机械创新协会、慧鱼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先后组织了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长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大赛,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互联网+”大赛等丰富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吸引了全校近1000人次的优秀学生参加,扩大了学生竞赛参与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实践能力,部分同学被保研到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高校校。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的参赛作品《“戈壁绿洲”——基于戈壁滩土质的沙柳自动植树机》获得了实物组国赛一等奖。2022“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机械类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全能一等奖3项,个人全能二等奖3项。在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在参赛高校中居于前列。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共8项,其中省级项目6项,受益学生共190人。学生发表论文55篇,授权专利10项。

    二、 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现有成员共74名。专职69人,兼职5人。专职人员拥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9名、副高级职称教师20名;博士学位占比65.2%、硕士学位27.5%,16名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2022年度引进青年教师6名,公派访问学者1名。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非常注重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及整体水平。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政治意识、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让教师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再次,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支持开发实验项目和自行研制实验教学设备。中心不断组织实验教学团队进行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做好优秀实验教学团队的培育工作。

    2022年示范中心有1名教师到澳门知名大学访问进修;邀请2名国内专家到中心做学术报告;引进国内知名研究所博士2名,中心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2022年度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实验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素质、激励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大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智慧创新教学研究”获批省级重点教研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获批省级教育规课题。

    “数字化时代地方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新工科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基于学科特色引领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获批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

    “新工科下遵循工程逻辑构建一体化工程实践平台”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4项

    “兴趣驱动下机械工程“浸入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智能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工科高校“一专多能型”跨界人才研究”2个省级教研项目完成验收。

    “工程材料”等10门课程通过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验收。

    立项校级教研课题8项,发表教研论文4篇。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中心拥有两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科研实力雄厚,成果显著。承担科研项目7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课题68项,累计科研经费到款8000余万元。教师发表论文103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3篇,国际会议论文35篇,其他刊物30篇,获省部级奖项3项,其他奖项5项,授权专利21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网上实验选课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丰富网络实验教学资源,提供实验教学交流平台,开放实验教学过程,完善管理机制,为师生提供了优质、便捷、开放的学习平台。

    示范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实验教学网络化建设。实验中心的重要信息均通过网站及时发布,方便上级主管部门查询及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验中心开设了专门的网络维护部门并设置了专项的网站运行经费,工作人员对网站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

    中心采用教学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重要实验室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视频监控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研究,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健全开放制度,加强开放管理。中心实验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放,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生产以及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参加科研活动遇到的现象,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书等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步骤,经指导教师审查后进行实验。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示范中心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实验中心设有监控摄像头及门禁卡,院校相关部门会对实验室环境及安全进行不定期检查,组织实验人员安全教育。中心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实践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实行集中的管理,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研究整治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有序运转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对外交流:参加实验室建设的省级和全国性会议15人次;参加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10人次,参加招生宣传5人次。

    示范引领:接待兄弟院校调研指导28人次;完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实验室考察环节,中心2件自制实验设备作品参加展示会2次10余人次。





    五、 示范中心大事记

    22年6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2年11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完成中国教育工程认证的入校考察。

    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来校为中心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六、 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教材不足,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较少。

    2. 中心在国内和省内高校的辐射示范作用明显,但与国外高校之间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交流基本没有。

    3.中心专职实验员数量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实验中心快速发展的需求。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22年度示范中心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大力支持,共投入230万元更新实验教学设备,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学校拨款1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实验教学运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发表教改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聘请校外学者进行授课,交流教学经验。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年11日至123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院校类型

    地方院校

    所在学校名称

    长春理工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吉林省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jxsy.cust.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邮政编码

    130022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12985.00

    设备总值

    5472.00万元

    设备台数

    2262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0.00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230.00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宋林森

    1975

    正高级

    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导

    2

    李学光

    1979

    正高级

    管理

    博士

    3

    曹国华

    196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4

    高艺

    196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5

    孟宪宇

    1980

    副高级

    副主任

    管理

    博士

    6

    田春林

    197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7

    黄根哲

    196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8

    姜涛

    1969

    正高级

    其它

    博士

    博导

    9

    许颖

    1980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10

    李晓舟

    196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11

    王淑坤

    1969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12

    张冬梅

    1972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13

    朱振华

    1970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14

    李晶

    197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15

    刘悦

    197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16

    张景然

    1988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17

    197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18

    于正林

    197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19

    修航

    1985

    教学

    博士

    20

    李一全

    1968

    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21

    顾莉栋

    1983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22

    李彦清

    1970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23

    刘佳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24

    张文涛

    1972

    高级

    教学

    博士

    25

    包海峰

    1975

    中级

    技术

    硕士

    26

    石广丰

    198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27

    梁怀丹

    1990

    教学

    博士

    28

    刘岩

    1978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9

    褚剑锋

    1973

    中级

    教学

    硕士

    30

    王红平

    1976

    高级

    教学

    博士

    31

    杜新

    197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2

    赵映川

    1971

    技术

    硕士

    33

    赵伟宏

    1978

    中级

    教学

    硕士

    34

    张宝庆

    197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5

    刘静

    1979

    中级

    技术

    硕士

    36

    薛珊

    1978

    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37

    许金凯

    197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38

    1974

    高级

    技术

    硕士

    39

    李俊烨

    198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

    40

    刘贵军

    1973

    副高级

    教学

    硕士

    41

    王永华

    1986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42

    弯艳玲

    1979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43

    韦庆梅

    1983

    其它

    教学

    其它

    44

    张茂云

    1985

    教学

    博士

    45

    1982

    其它

    教学

    其它

    46

    纪思国

    1965

    其它

    教学

    其它

    47

    淑杰

    1971

    其它

    教学

    其它

    48

    郝志伟

    1987

    中级

    教学

    硕士

    49

    孙溟涛

    1968

    其它

    教学

    其它

    50

    李春芳

    1974

    副高级

    技术

    硕士

    51

    刘丽

    1988

    中级

    技术

    硕士

    52

    徐美超

    1991

    中级

    教学

    博士

    53

    王辰

    1985

    中级

    教学

    博士

    54

    任欢欢

    1991

    中级

    教学

    博士

    55

    乔晓利

    1979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56

    张乂文

    1983

    中级

    教学

    博士

    57

    王斌

    1982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58

    王佰超

    1980

    高级

    教学

    博士

    59

    李金哲

    1988

    教学

    硕士

    60

    廉中旭

    1990

    中级

    教学

    博士

    61

    于朋

    1988

    中级

    教学

    博士

    62

    任宇航

    1989

    初级

    技术

    硕士

    63

    周凌宇

    1986

    初级

    技术

    硕士

    64

    谭洪强

    1990

    初级

    技术

    硕士

    65

    贾建波

    1993

    初级

    技术

    硕士

    66

    白頔

    1992

    中级

    教学

    博士

    67

    胡晶

    1987

    中级

    教学

    博士

    68

    梁嵬

    1979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69

    江海宇

    1987

    中级

    教学

    博士

    注:(1)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VALENTIN POPOV

    1959

    正高级

    德国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2019-3-1 至 2022-12-31

    2

    吴庆堂

    1973

    正高级

    中国

    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行业企业人员

    2020-1-1 至 2024-12-31

    3

    徐峰

    1974

    副高级

    中国

    长春大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企业人员

    2020-1-1 至 2024-12-31

    4

    张大舜

    1981

    正高级

    中国

    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行业企业人员

    2021-1-1 至 2024-12-31

    5

    苗立琴

    1980

    正高级

    中国

    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行业企业人员

    2021-1-1 至 2024-12-31

    注:(1)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曲兴田

    1966

    正高级

    主任委员

    中国

    吉林大学

    外校专家

    3

    2

    宋林森

    1975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春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4

    3

    刘佳

    1983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春理工大学

    校内专家

    4

    4

    曹国华

    1965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春理工大学

    外校专家

    2

    5

    姜继春

    1963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春设计工艺研究所

    外校专家

    3

    6

    岳晓峰

    1971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长春工业 大学

    校内专家

    3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面向的专业数(个)

    40

    序号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人数

    人时数

    1

    材料化学

    2021

    43

    4440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21

    160

    22800

    3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1

    73

    3880

    4

    电子信息工程

    2021

    150

    16000

    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21

    104

    8320

    6

    工商管理类

    2021

    117

    4680

    7

    功能材料

    2021

    30

    2400

    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

    2021

    211

    8440

    9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 (中外)

    2021

    113

    4520

    10

    机器人工程

    2021

    33

    2640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21

    230

    18400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础拔尖班)

    2021

    18

    720

    13

    软件工程

    2021

    131

    5240

    14

    生物工程

    2021

    28

    2240

    15

    生物工程(中外)

    2020

    60

    4400

    16

    生物医学工程

    2021

    48

    4840

    17

    数据与大数据技术

    2021

    122

    5880

    18

    通信工程

    2021

    130

    10400

    19

    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

    2021

    20

    1600

    2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021

    61

    2440

    2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21

    51

    4080

    2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21

    37

    2960

    23

    信息安全

    2021

    71

    2840

    2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21

    36

    1440

    25

    应用物理

    2021

    50

    2000

    26

    智能科学与技术

    2021

    47

    1880

    27

    自动化

    2021

    101

    8080

    28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21

    123

    9840

    29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

    2021

    215

    27200

    3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 (中外)

    2021

    182

    8960

    3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21

    265

    33800

    32

    机械电子工程

    2020

    480

    65760

    3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1

    560

    66880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21

    66

    5280

    35

    环境工程

    2021

    37

    2960

    36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021

    33

    2640

    37

    信息对抗技术

    2021

    40

    3200

    38

    应用化学

    2021

    37

    2960

    39

    应用化学(基础拔尖班)

    2021

    40

    1600

    40

    材料物理

    2021

    43

    2840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个)

    396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个)

    213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门)

    8

    实验教材总数(种)

    6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种)

    0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人)

    165

    学生发表论文数(篇)

    55

    学生获得专利数(项)

    10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四维”混合创新教学研究

    吉林省教育厅〔2022〕8号

    丁海涛

    李学光、许颖、赵伟宏、于俊鹏、张景然

    2022.11(在研)

    0.30

    a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智慧创新教学研究

    吉林省教育厅〔2022〕1号

    丁海涛

    李学光、许颖、赵伟宏、于俊鹏、张景然

    2022.12(在研)

    0.30

    a

    3

    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长春理工大学

    李金哲

    王淑坤,顾莉栋,张乂文

    2022.7(在研)

    0.10

    a

    4

    数字化时代地方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王永华

    张东梅、许金凯、薛珊、弯艳玲、张宝庆、张澧桐、江海宇、胡晶

    2022.06-2025.08

    1.00

    a

    5

    “专业绘图基础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吉林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王永华

    张东梅、许金凯、薛珊、弯艳玲、张宝庆、张澧桐

    2022.11-2024.08

    2.00

    a

    6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春霞

    梁巍、马国庆、陈平、张乂文

    2022.5(在研)

    0.50

    a

    7

    新工科背景下先进制造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

    长春理工大学

    许金凯

    黄根哲、李一全、弯艳玲、王永华、于朋、任万飞

    2022.6 (在研)

    0.30

    a

    8

    新工科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基于学科特色引领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李春芳

    刘贵军、韦庆梅、李鹤、杨絮、王永林、李磊

    2020.7-2022.12

    0.15

    a

    9

    面向智能制造的应用型人才培训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李春芳

    李磊#、姜鹏飞、李鹤

    2021.3(在研)

    2.00

    a

    10

    虚实结合的数字工匠作坊建设研究

    教育部

    张宝庆

    王佳琪#、陆欣、江海宇

    2022.11(在研)

    0.60

    a

    11

    新工科下遵循工程逻辑构建一体化工程实践平台

    教育部

    张宝庆

    何莹、吴铁华、林玉坤

    2022.11(在研)

    1.00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带有原位检测的激光原位辅助金刚石压头印压成孔装置

    ZL202221376647.0

    中国

    石广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激光原位辅助工具

    ZL202222336143.2

    中国

    石广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

    一种具有限位夹紧功能的激光原位辅助刀架装置

    ZL202222264256.6

    中国

    石广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4

    一种具有移动测量功能的合金材料零件检测标定装置

    ZL202222341400.1

    中国

    石广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5

    一种具有参数显示功能的智能控制器

    ZL202222263789.2

    中国

    石广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6

    基于转角互逆的轴角编码器全量程精度检测装置

    ZL 2019 1 0061755.5

    中国

    丁红昌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7

    基于转角互逆的轴角编码器全量程精度检测方法

    ZL 2019 1 0061781.8

    中国

    丁红昌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8

    一种光电编码器安装偏心误差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ZL 2020 1 0517581.1

    中国

    丁红昌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9

    复杂线束工装图版设计系统

    ZL 2020 1 0992245.2

    中国

    丁红昌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

    航空线束端头激光加工设备

    ZL 2020 1 1049151.8

    中国

    田春林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

    工业雷管防爆抓手及其本质安全工作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ZL 2020 1 1114445.4

    中国

    田春林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

    一种激光点焊方法

    ZL 2020 1 1337765.6

    中国

    梁嵬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

    全焊式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ZL 2021 1 0342329.6

    中国

    刘佳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

    航空导线端头激光加工设备

    ZL 2021 1 0664524.0

    中国

    乔晓利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5

    一种半导体器件1f噪声SaS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ZL 2021 1 0938389.4

    中国

    王辰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6

    一种铸造模具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112170817B

    中国

    修航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7

    一种适用于HEV轻混汽车的电子节气门及控制方法

    ZL202010642997.6

    中国

    王永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8

    一种低频宽频带吸声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ZL202110198773.5

    中国

    王永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

    19

    一种基于先验预估的振动信号工频干扰压制方法

    ZL202010703896.5

    中国

    江海宇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0

    一种无人机多维度识别系统及方法

    ZL201911291704.8

    中国

    薛珊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1

    基于声音识别无人机的方法及系统

    ZL202011375154.0

    中国

    薛珊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

    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A Fuzzy Logic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Geometric Land

    王京华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2022,51(3)

    SCI(E)

    独立完成

    2

    Effect of Particle Velocity on Microcutting Process of Fe-C Alloys by Molecular Dynamics

    邓春霞

    Micromachines

    2022, 13(8)

    SCI(E)

    独立完成

    3

    Process-induced evolution of prismatic dislocation loop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李俊烨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

    2022,31

    SCI(E)

    独立完成

    4

    Th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inner surface of valve sleeve in abrasive flow machining

    李俊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21(5-6)

    SCI(E)

    独立完成

    5

    Surfac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Abrasive Flow Polishing S-shaped Elbow

    李俊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

    2022, 121(1-2)

    SCI(E)

    独立完成

    6

    Exploration on quality control of 304 complex flow way stainless steel by two-phase abrasive flow processing with different sub-grid models

    李俊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mechatronics

    2022, 5(2)

    SCI(E)

    独立完成

    7

    Numerical analysis of abrasive flow polishing nozzle surface with magnetic particles

    李俊烨

    Magnetochemistry

    2022, 8(3)

    SCI(E)

    独立完成

    8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n crystal anisotropy of single crystal Mg nano-scratch

    赵伟宏

    Applied Physics A - 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2022,128(6)

    SCI(E)

    独立完成

    9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quality study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magnetic fluid polishing seven-order variable caliber pip

    李俊烨

    Micromachines

    2022, 13(4)

    SCI(E)

    独立完成

    10

    Machine vision-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forming angle of conductive slip ring brushesh

    李俊烨

    Micromachines

    2022, 13(3)

    SCI(E)

    独立完成

    11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nocrystalline germanium crystal planes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宋林森

    Micromachines

    2022, 13(3)

    SCI(E)

    独立完成

    12

    Numerical Analysis of Multi-angle Precision Micro-Cutting Single Crystal Copper Surface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刘建河

    Micromachines

    2022, 13(2)

    SCI(E)

    独立完成

    13

    Effect of cutting parameters on the depth of subsurface deformed layers of single γ-TiAl alloy during nano-cutting process

    李俊烨

    Micromachines

    2022, 128(3)

    SCI(E)

    独立完成

    14

    Effect of grinding depths on SiCnano grinding behavior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李俊烨

    Applied Physics A - 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2022, 128(1)

    SCI(E)

    独立完成

    15

    Research on quality control of precision machining straight internal gear by abrasive flow based on large eddy simulation

    赵伟宏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19(7-8)

    SCI(E)

    独立完成

    16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of Precision Machining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Abrasive Flow Based on Different Sub-Grid Scale Models

    赵伟宏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19(3)

    SCI(E)

    独立完成

    17

    Quality Prediction of Polygonal Helical Curved Tube by Abrasive Flow Precision Machining

    李俊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19(1)

    SCI(E)

    独立完成

    18

    Study of the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Graphene-Arrayed Micro/Nanocavities as SERS Substrates Compared to Two Different Angles of Triangular Pyramid Tips

    张景然

    Langmuir

    2022

    SCI(E)

    独立完成

    19

    Study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steel welded joint assist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白頔

    Materials Letters

    2022, 317(1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0

    Effect of laser pretreatment and laser cladding on the interface bond strength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vermicular graphite

    石岩

    Composites & nanocomposites

    6949-6942(20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1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cation of Laser Multi-Section Welding

    刘佳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5页(20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2

    The study on laser composite processing of pre-controlled crack in low carbon steel

    刘佳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79-92页(20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3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l‑out force and indentation depth of aviation wire crimp terminal

    田春林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21939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24

    Study on die-bonding of single emitter high power laser diodes

    王斌

    Optical Engineering

    2022 , Vol. 61(3)

    北大核心

    独立完成

    25

    Study on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for stripping the X-ETFE insulation layer of aviation wires by a small semiconductor laser

    田春林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2, Vol. 14(9) 1–11

    SCI(E)

    独立完成

    26

    用非均匀团聚体模型模拟燃料电池老化过程

    杜新

    化工进展

    11期

    北大核心

    独立完成

    27

    Dynamic observer-basedH&robust control for a ducted coaxial-rotorUAV

    徐畅

    IET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s

    2022.5

    SCI(E)

    独立完成

    28

    Micro-hole texture prepared on PCD tool by nanosecond laser

    李一全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2022, 147: 107615

    SCI(E)

    独立完成

    29

    板式换热器激光密封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石 岩

    机械工程学报

    6(58),2022

    EI Compendex

    合作完成—第一人

    30

    A hybrid improved BRO algorithm andits application in inverse kinematics of 7R 6DOF robot

    宋林森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2.Vol 14(3)1-20

    SCI(E)

    独立完成

    31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nocrystallineGermanium Crystal Planes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宋林森

    micromachines

    20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2

    Wild Geese Migr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 New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Inverse Kinematics of Robot

    宋林森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2022,Article ID5191758,38page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3

    A study on Ultra-thin and Ultra-broadband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Micro-perforated Plate Coupled with Coiled-up Space Structure

    王永华

    Applied Acoustics

    200期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4

    An Ultrathin Wideband Microwave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王永华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5期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5

    An Ultrathin Wideband Microwave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王永华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2022,8(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6

    A study on Ultra-thin and Ultra-broadband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Micro-perforated Plate Coupled with Coiled-up Space Structure

    王永华

    Applied Acoustics

    2022,200(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7

    基于坐标注意力机制融合的反无人机系统图像识别方法

    薛珊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51(9)

    EI Compendex

    独立完成

    38

    采用混合域注意力机制的无人机识别方法

    薛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2,56(10)

    EI Compendex

    独立完成

    39

    Eval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oughness in Microgroove Based on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江海宇

    Micromachines

    2022年,13卷(11期)

    SCI(E)

    独立完成

    40

    Bio-inspired slippery surfaces with a hierarchical groove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fog collection at low temperature

    弯艳玲

    Colloids &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2.643: 128722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1

    Construction of multiphase mixing interface based on microarray surface to delay icing

    弯艳玲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22,2200975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42

    基于维氏金刚石针尖制备复合SERS基底的技术研究

    张景然

    机械工程学报

    2022年11月,第58卷第21期

    EI Compendex

    合作完成—第一人

    43

    Distortion and correction on galvanometer scanning radar

    孟宪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nufacturing, IJNM

    2022 Vol.18 No.1, pp.9 - 18

    EI Compendex

    合作完成—第一人

    :(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填写中心成员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光机电一体化教学综合实验平台

    自制

    该教学实验设备集激光技术、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于一体,既能满足高校、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创新设计等需要,又能用于对外激光雕刻加工。

    完成样机1套,培养研究生2名,应用本科生实验1项

    长春理工大学

    2

    水表层空化泡环境高低频复合超声振动微铣削装置

    自制

    为了解决金属材料深孔钻钻削过程中排屑难导致的热累积严重、钻削阻力大等难题,基于自由约束层空化效应强化原理,设计水表层空化泡环境高低频复合超声振动微铣削装置,以实现大深径比微孔高质、高效加工。

    应用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名称:1.超声钻削;2.超声铣削。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

    长春理工大学

    3

    光学成像对刀仪

    自制

    该设备具有数字成像以及激光同轴全息成像功能,可对微细切削刀具的周向轮廓、底部端面进行光学成像,用来对刀具的切削几何参数和磨损情况进行在位检测。同时,激光同轴全息成像功能,可提高刀具周向轮廓检测精度。

    应用课程: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实验名称:1、高速铣削加工、2.高速钻削加工。发明专利:一种微径铣刀高精度对刀装置及方法;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

    长春理工大学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25篇

    国际会议论文数

    35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30篇

    省部委奖数

    3项

    其它奖数

    5项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二)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信息化建设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1668人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7项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机械学科组

    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人次数

    5(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第五届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杨华民

    600

    2022-08-01

    球性

    2

    第六届无线传能与能源互联技术论坛(WETEI 2022)

    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

    刘兴江、谢更新、曹国华

    800

    2022-10-19

    全球性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第十届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省级

    1600

    潘毓学

    正高级

    2022-1-1 至 2022-6-30

    7.50

    2

    第十届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校级

    86

    王金龙

    正高级

    2021-12-1 至 2022-4-30

    5.00

    3

    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

    校级

    50

    孟宪宇

    副高级

    2021-6-1 至 2022-3-31

    3.20

    4

    2022年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校级

    50

    张东梅

    副高级

    2022-7-30 至 2022-7-31

    1.80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培训

    22

    梁嵬

    副高级

    2022-11-1 至 2022-11-30

    1.20

    2

    机械类专业工程传热学课程虚拟仿真师资培训

    23

    王妍

    中级

    2022-11-1 至 2022-11-30

    1.00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320人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伤

    0人

    伤亡人数-亡

    0人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吉ICP备05001995号-1